澤布替尼——專利紛爭的導火線
澤布替尼 是由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新一代BTK抑制劑,作為單藥和與其他療法進行聯合用藥 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 。
從被告到原告
——百濟神州面臨專利糾紛該何去何從?
BTK抑制劑是一類抗腫瘤藥物,可用于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靶向治療。截至目前,全球共批準6款BTK抑制劑,分別為
伊布替尼、阿可替尼、澤布替尼、Tirabrutinib、奧布替尼和Pirtobrutinib。
其中,伊布替尼(商品名:億珂?IMBRUVICA?)是 全球首個獲批的BTK抑制劑,由 艾伯維的子公司Pharmacyclics和強生共同研發,它憑借先發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在全球BTK抑制劑的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為了在全球市場競爭取勝,百濟神州直接對伊布替尼發起了“頭對頭”三期臨床試驗。2021年6月,百濟神州發布了全球頭對頭3期臨床研究最新數據,展示了 澤布替尼對比 伊布替尼持續顯示出 更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這是中國創新藥首次在頭對頭中打敗歐美跨國公司藥物。
百澤神州這一擊,推動澤布替尼的銷售額獲得顯著增長,同時對伊布替尼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2023年6月15日,艾伯維公司稱百濟神州的 澤布替尼侵犯了 伊布替尼US11672803的專利,將在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而伊布替尼的這項專利在今年6月13日才獲得授權。 這是艾伯維針對澤布替尼提起的第一起專利侵權訴訟。
對此,2023年6月16日凌晨, 百濟神州發布公告回應 :公司的研發是原創性的,將對所有此類專利侵權指控開展堅決的辯護。
▲圖源:百濟神州公眾號
隨即,2023年11月,百濟神州向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遞交了PGR(美國專利無效的授權后審查程序)---PGR2024-00009,旨在 對艾伯維進行專利無效反擊。
醫藥領域關于專利的訴訟向來是家常便飯,此種專利糾紛案件審判的程序復雜,耗費周期長,可能長達3-4年。因此,百濟神州與艾伯維這一戰最終結果如何,要持續關注雙方后續的應對策略。
前有虎豹,后有財狼。與艾伯維的專利糾紛尚未有定論,百濟神州又遭受到了國外仿制藥公司的威脅 。
為了獲批銷售澤布替尼的仿制藥,通過生產仿制藥來挑戰百濟神州的市場地位, 山德士和MSN公司 向美國食藥監局提交了簡略新藥申請(ANDA),對個別 澤布替尼 的專利提出了 無效、不可執行或不侵權的質疑,并已向百濟神州發出了相關通知。
所謂ANDA,是仿制藥申請(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的簡稱,根據美國相關法案,這種申請無需提交臨床前及臨床數據來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要科學證明仿制藥和原研藥是生物等效即可。
對此,百濟神州 決定采取法律行動。2024年3月8日,百濟神州對山德士和MSN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 。百濟神州認為,山德士和MSN提交ANDA侵犯了澤布替尼的專利,并且將尋求永久禁令,在澤布替尼的專利到期之前阻止山德士和MSN將澤布替尼的仿制藥商業化。
以往多是外資原研藥企向國內的仿制藥企提起專利訴訟,百濟神州的這一例卻是國產原研藥企向國外的仿制藥企提起專利訴訟。此舉被視為國內創新藥企在海外市場的首次積極反擊,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提升專利保護及運用能力
——中國藥企走向全球的必修課
百濟神州遭遇艾伯維起訴的事件反映了 中國藥企的實力已經對海外同行構成了實質性威脅。 而近日百濟神州對山德士和MSN提起的這場訴訟,則進一步展示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熟練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和維護行業整體地位 的決心。
作為中國 藥企出海的先行者,百濟神州在經歷從被動應訴到主動維權的重要 轉變中。不僅深刻 感受 到了國際市場競爭的 殘酷 壓力,也以堅定的姿態在挑戰中積極捍衛自身權利 ,這無疑為中 國 藥企的出海之路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與啟示。
如今,隨著國內創新藥企逐漸從本土化邁向全球化,專利保護能力已成為衡量其實力的重要標尺 。
總而言之,只有熟練掌握并提升專利保護及運用能力,中國藥企才能在開發海外市場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創新藥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