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創業獎是2005年由科技部批準,中國發明協會設立,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注冊的社會力量設獎,注冊號為國科獎社證字第0123號,由人物獎、成果獎、創新獎、項目獎等四個子獎項組成。
其中,發明創業獎·創新獎 的設立旨在獎勵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發明項目,以促進知識產權雙向轉化,為助力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服務。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國辦函〔2017〕55號)的精神,按照《“發明創業獎”評選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下文簡稱“發明創新獎”)已連續評選了4年。
下面,我們對發明創業獎·創新獎近三年的獲獎項目作個簡要分析。
01
評獎數量情況
近三年(2020-2022)發明創新獎共評選出了671個項目,其中一等獎共317項,二等獎共354項,分別占比47%和53%。
其中,2020年評選出140項,2021年評選出231項,2022年評選出300項,三年的評獎數量情況如圖所示:
由此可見,發明創新獎的獎項級別分為一等獎和二等獎,且兩個獎項每年的評獎數量相差不大; 近三年評獎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從側面也看出了發明創新獎的評選熱度在上升,越來越多的單位、發明人開始關注和重視這個獎項。
02
獲獎單位或個人(提名者)情況
發明創新獎的評選是提名制,由符合條件的單位或專家對擬申報項目進行提名。提名者可以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個人等,近三年提名者類型情況如下:
由上述圖表數據可以看出,各大高校是發明創新獎申報的主力軍,占據了評獎項目的半壁江山,其次是企業和科研院所,大概占四分之一 ;個人提名占5%,其他則是醫院、協會、產業聯盟等,占的比較少。
近年來,高校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成為我國知識產權產出和轉化的重要高地;發明人也更加注重創新成果的價值實現,積極申報各類創新獎項,并促進成果的轉化應用。
03
項目領域分析
獲獎項目的領域跨度很大,全面分析較為困難,在此我們以2021年的獲獎項目作為代表來分析。詳情如下:
數據表明, 機
械與動力、電子信息、環境水利、材料冶金 四大領域的獲獎數量最多,占比69%,這些領域均屬于我國 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也表明隨著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04
項目申報條件和程序
(1)發明創新獎每年都會組織評選,一般在4月-7月進行申報 ,8月進行評審,最終由國家有關領導人、院士等為獲獎項目頒獎。
(2)發明創新獎采用提名制,可以由專家提名或單位提名,堅持優中選優 ;專家提名有嚴格的數量限制,單位提名原則上數量不限;非職務發明人通過各地發明協會提名。
(3)發明創新獎申報由提名單位向中國發明協會提出申請,由協會發放注冊號和密碼,提名單位應將擬申報項目在本地區、本部門內進行公示,再將提名材料報送至協會。